首页 > 家庭教育 >家庭教育心理修复 家庭教育心理修复心得体会

家庭教育心理修复 家庭教育心理修复心得体会

绿乐教育网 2024-05-22 01:49:19 0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家庭教育心理修复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心理修复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教师该如何挽救家庭教育缺失的学生?

教师多关注这类孩子,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爱。

家庭教育心理修复 家庭教育心理修复心得体会

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,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,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与爱,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,养成良好行为习惯。比如,在课堂上,当他们有好的表现时,就及时表扬他们;当他们犯错了,不要急着否定他们,而是要听他们说,引导他们分析、认识、承认自己的错误,并敢于改正;可以分配给他们一些任务,表示对他们的信任和支持;让班里比较优秀的学生与他们亲近,带动他们。

对于家庭教育缺失的学生,长期以来就是一个教育难题,但由于之前类似情况的学生数量极少,也就一直未引起关注。然而由于社会发展的特殊原因,现在家庭教育缺失的学生数量快速上升,这已经不是单个问题,而是一个急需社会关注的严峻问题,这也已经不是仅凭就能教师解决的问题。下面就我个人谈几点想法:

一、家庭教育缺失学生的原由

1、父母无能力教育的孩子;

2、缺少父母教育的孩子;

(1)父母双亡的孤儿。

(2)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。

二、家庭教育缺失学生的类别

(1)性格极内向甚至孤僻;

(2)性格极外向甚至狂野。

这是现时代的问题。独生子女多,从小娇生惯养。不能吃苦,一点委屈也不能忍。叫老师也不能管,也不敢管。我认为在家长的认同下,让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管理。也可以在家长同意的情况下,让老师大胆的教,大胆的管,放心没有哪个老师广喜欢打学生的,自己生多大气才打学生的,小学生经不起巴掌不能打,大学生也不能打,因为他们是青春期也不能打,只能用其它的办法,让他们能心甘情愿的接受,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才是最好的办法。可能吧!

“解铃还须系铃人”。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,只能用家庭教育来弥补,教师在这上面,我觉得无能为力。可能有人认为我这是在推卸责任。

我们知道,教育包括三个方面,社会教育,学校教育,家庭教育。这三个方面,之所以分的这么清楚,原因之一就是任何一方都代替不了其他方面。

回到家庭教育上,家庭教育说到底,就是亲生父母对自己的孩子,借助于血缘关系、亲情,对孩子进行的做人、性格等方面的教育。而老师一同孩子没有血缘关系,没有亲情,单凭同情心、良心、责任心,是很难走进孩子的内心。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,父母离异,孩子和她奶奶一块生活,当时班主任和我都对学生做了大量工作,可学生根本不会对你敞开心扉,什么也不说,只是低着头;当时我从她的眼神中,看出了无助,看到了对谁都怀疑的神态。二年后,我不教这个班了,听其他老师反应,只有她亲妈来,才多少有点笑容……通过这件事,我觉得教师永远不是学生的家人,你无法弥补,只有孩子的父母才能做到的事。

所以,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,只能由家庭教育来弥补,教师很有些无奈!

老人年龄大了时常因为行动不便而自责,怎样进行情感疏导呢?

这样的老人是值得尊敬和崇拜的,也许他的性格比较要强,一生中总是在为别人付出而对自已严格要求。

你提出这样的问题,应该是老人的女儿或者儿媳吧!

我有个朋友的父亲,现在已经去逝了。他生前上过抗美援朝战场,身上多处弹片留下的伤痕。临终前失明了,行动不方便。年龄大一点的人应该知道,人老了大小便有时失禁。上厕所就是个很大的问题!他儿子在还好一点,儿子有时有事离开;他失禁的衣裤,女儿或儿媳要给他换洗,他坚决不让,请个保姆给他换洗衣裤也让他骂跑了。我们都知道他自强了一生,到老了、行动不便了、只对自已的身体不争气而自责,也不想让儿孙辈的尴尬和受到拖累。

其实,做儿女的都想在老人的有生之年,让老人过的好一点。但自强了一辈子的他们,不服气自已老了还给儿女带来负担,更恨自已的身体不争气。

进行情感疏导估计起不了多大的作用,只能让老人跟前能说起话的儿孙进行解释和开导,让老人慢慢的适应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心理修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心理修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热门资讯